第八十六章 余波(1/ 2)
九龙仓之战打响了香江地产公司的收购战,也吹响了华资公司向英资公司进攻的号角。
在此时的人们看来,这场股权争夺战,包船王虽然赢得了九龙仓的控制权,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,账面亏损了6.1亿元,赢了面子输了钞票。
怡和及其旗下的置地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套现10多亿,但最终却失去了九龙仓的控制权,可谓是两败俱伤。
只有李黄瓜一战成名,不但在倒手过程中获得了6000多万港元的盈利,更重要的是为他入主和记黄埔,收购这个老牌鹰资洋行奠定了基础。
和记黄埔由鹰国人祈德尊家族创办,由和记洋行和黄埔船坞两家公司组成,和记与怡和、会德丰、太古并称香江“四大洋行”,黄埔船坞也是香江仅次于九龙仓的第二大货运码头。
70年代和记黄埔的业务遍及香江和欧洲,然而祈德尊家族却遭遇了极大的财务困难,无奈之下,他们把和记黄埔的股权抵押给了汇丰银行托管以换取资金渡过危机。
但汇丰的主业是银行,它并不希望自己一直控制和经营和记黄埔,于是希望找到一个买家,卖掉和记黄埔。
通过包玉钢的牵线,1979年9月,汇丰就将和记黄埔出售给长江实业举行了董事局会议,并最终决定:以每股7.1港元的价格将持有的9000万股,占总股本的22.4%的和记黄埔的股票,出售给李黄瓜。而且,李黄瓜可以分期付款,首期只需支付不到3000万的定金。
也就是说,李嘉诚只需不到3000万,便撬动了一家价值超过60亿的上市公司!
甚至那3000万也是汇丰银行自己贷款给李黄瓜的,这你能相信吗?这都已经不能用空手套白狼来形容了,简直堪比手搓核弹了。
不过1980年6月的李黄瓜虽然已经收购了汇丰的股票,并且他也一直在市场上悄悄地收购其余的股权,但还未完成对和黄公司的控制。
以总裁韦里为代表的一波鹰国佬一直反对李黄瓜入主和黄,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80年11月,李黄瓜收购了总计40%的股权才告结束。
最后李黄瓜仅花了6.93亿元,就获得了一家价值超过60亿的上市公司,身价暴涨十倍,从此向超人的路上狂奔,到了80年代中期就成为了香江首富,九十年代成为了华人首富。
原本阎解旷还想联合娄家、谢家一起阻击他一下,可当天中午,阎解旷两兄弟去娄家吃饭,跟谢家华和娄正邦提起这事的时候,那俩都提出了反对。
“阿旷,你要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在股市里搵钱,我们不反对,但收购的话就算了。一是我们实力不足,加起来比李黄瓜还是要差一点,何况他背后还有汇丰的支持。”
“二是他已经具有先发优势,而且价钱很低,我们介入的话,价钱起码要比他高一倍,才有希望获胜。”谢家华道,他这次跟着阎解旷赚了1千多万,但也不看好收购和黄。
“还有,阿旷,毕竟李黄瓜同为我们华人,我们相争只会便宜了那些鬼佬。”娄正邦也劝说道,他的理由更强大。
“是啊!阿旷,我们华资公司好不容易有了击败鹰资企业的机会,大部分华人都感到骄傲,你这么一搞,还不被别人骂死。”虽然阎解旷的计划听起来很诱人,但为此树一强敌就不划算了,更何况还不一定能成功。
“这,那就算了?”阎解旷有些不甘心。
“算了。”俩人异口同声地回答,而且斩钉截铁。
既然两人都这样说,阎解旷也只能放弃,没有娄家和谢家的参与,收购不可能成功。
尽管阎解旷对李黄瓜没什么好感,那就是个纯粹的生意人,心里并没有多少民族自豪感,但客观地说,这次收购和黄确实让华人扬眉吐气了一把。
“那行吧,这事以后再说。那华哥,等下我就往你账户上打220万,把之前借你的钱先还了。”
“为什么是220万,你不会是想给利息吧?”谢家华皱眉。
“对啊,这不是之前说好的吗?”
“你要还就还200万,我这沾你的光,多了1000多万零花钱,你要是再提那20万,那不是打我的脸吗?你晓娥姐还不得吃了我。”谢家华脸色有些不好看。
“那行,正邦哥,华哥,我这还有两件事要麻烦两位大哥。”阎解旷转移话题。
“什么事,说吧。”
“一个是我想买辆车,给大哥代步用。”
“这个没问题。我有个朋友家里就是开车行的。你要什么牌子的车?罗尔斯罗伊斯,还是平治?”楼振邦说道。
香江这边,这会儿把劳斯莱斯叫做罗尔斯罗伊斯,奔驰叫做平治。
“罗尔斯罗伊斯就没必要了吧,弄辆平治就很好了。大哥,你觉得怎么样?”
“我这也就是刚学会开车,对这事业不太懂,老三,你看着办吧。”阎解成道,他还在学习阶段,很多事情还插不上嘴。
“那就平治好了,买个罗尔斯罗伊斯还得找个司机。”
“没问题,这两天就把你弄来。”
“还有就是我想买几套房,这个正邦哥,你是干这行的,你帮我参谋参谋。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